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章,我叫雷鋒!

    沉悶的爆炸聲讓周圍居民樓的門窗顫抖不已,還有幾塊玻璃碎裂,然後這棟三層小樓被從中間劈開,其中的一半向外歪斜。

    ……

    北京,指揮中心。

    “這些顏色的人群是臘斯克帶來的特勤局特工。他們從大使館出來的時候,圍著兩個人,但在走近車隊後,特工就只圍著一個人。所以,這個人是臘斯克,那個上車的人,是蘇哈托。”

    林帥:“這就是你們選擇目標的理由?”

    “還有其他的參照。上車的人所上的車是蘇哈托慣用的坐車,還有,監視組為最後的發射提供了證據……”

    “報告總指揮,我們截獲並錄下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從雅加達發回的電視直播節目。”指揮中心,監視組的參謀大聲說道。

    “播放出來吧。”

    CBS的記者佔的攝像機位置真的很好,清楚地看到了蘇哈托和臘斯克分開、走向自己的座車,上了車又開窗和臘斯克嘰嘰歪歪說了一通話,然後關窗,然後中彈。

    掌聲響起,還伴隨著歡呼聲。大屏幕的這段電視錄像,等於確認了攻擊成功,確認了

    蘇哈托的結局。

    “這個刀片導彈啊,還真是百步穿楊。”

    唐華:“林總,這種導彈叫‘飛刃’,動能特種攻擊導彈。”

    “刀片叫起來順嘴。”

    ……

    這還得從63式主戰坦克說起。

    1962年底,63式的反應裝甲通過驗收,反坦克導彈研究室就發愁以後聚能破甲戰鬥部是不是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研究室的幾名小夥子腦洞大開,提出反坦克導彈裡面裝一枚鎢合金彈芯,同時改發動機,讓導彈加到三倍四倍音速,用鎢合金彈芯硬鑽坦克裝甲。

    唐華看了這個腦洞計劃,狠狠地表揚了研究室一頓。

    算算現在國內控制芯片、操縱系統、氣動舵面的技術發展,差不多滿足研製“阿達茨”的門檻了。

    動能反坦克導彈試射成功之後,雖然陸軍覺得導彈不好操作,但是控制系統畢竟搞出來了。

    用這一套系統,把導彈速度降到1.5到2倍音速,就能滿足命中精度小於0.5米的指標。

    然後,“暗殺導彈”的門檻也就達到了。

    ……

    “這次空地打擊,戰術打擊無人機部隊表現很出色,”空軍代司令員劉振說,“及時、正確地調用指揮中心的信息識別目標,完成攻擊前決策,無人機待機位置合理、導彈發射時機把握得當。”

    林帥:“對印尼的首戰,這個任務的無人機操作員是誰?應當嘉獎。”

    “空51師,切換畫面到無人機操作員。”在樟宜機場的葉帥下令。

    空51師152團,聽到提示“攝像頭已激活”後,雷鋒轉過轉椅,對著攝像頭立正,敬了一個禮。

    “報告林總!我叫雷鋒,空51師152團1營1連連長、無人機3級操作員!”雷鋒的動作鎮靜,一發言就露餡了,緊張得都沒完全採用向上級報告的標準用語。

    唐華:“……”

    林總、粟峪、劉振則滿意地點了點頭。

    ……

    “第一打擊群,作戰任務1、作戰任務2、作戰任務3、作戰任務……17,滿足打擊要求。”“第二打擊群……”

    指揮中心只用了25秒慶祝幹掉蘇哈托,然後大家就都低頭繼續工作。事情還很多呢。

    指揮中心後排,多國部隊軍事代(jia)表(bin)團的座位。

    軍事代表們有的需要翻譯,有的不需要。林清祥和林金山是不需要翻譯的那兩個。

    從偵察無人機鎖定目標、打擊無人機繞過雷達站飛臨雅加達上空開始,6國軍事代表團的軍官們就覺得自己不是在指揮作戰,而是在看電影。(蘇聯軍事代表團上前去指揮組就坐了,蘇聯軍艦和飛機要參加第一輪打擊)

    而且看的是科幻電影。

    導彈發射的時候,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激光駕束中心的十字,最後導彈扎中轎車,畫面不太看得清楚,畢竟480x320的分辨率,而且飛刃導彈也沒有爆炸的硝煙。

    直到轉播CBS的電視畫面,軍事代表團這才恍然大悟。

    “印尼的總統……首領,就這麼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