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217章,重啟中美高層對話

    華為的米思賢也參與討論,因為遊戲機帶的顯示器的成本價是多少,現在也很重要了。



    “各位,我先給李強的預測打個小補丁,”唐華說,“遊戲機在進入家庭之前,還有一個過渡階段,遊戲廳。”



    遊戲廳裡擺的遊戲機,可以比較貴一點,畢竟是多人公用,使用率高,價格即使貴一點也沒關係,讓開遊戲廳的人能在一年左右收回成本並且盈利,就可以了。



    “還有另一個預測,那就是美國人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逐漸意識到集成電路是未來半導體的發展方向。”



    唐華說完這句,謝希德先說話了:“不會吧,他們也能這麼快就找到方向?”



    ……



    廣州,廣交會。



    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在廣交會逛了兩天,看到了足夠多的信息,也滿載而歸。



    這廣交會,它做展示的商品樣品也對外零售……



    “真遺憾,我們好不容易進入中國,卻只能在廣州市的範圍活動,”布熱津斯基說,“本來我還想深入中國內陸做一次粗淺的考察呢。”



    基辛格:“也夠了,只在廣州市做考察,我們就可以獲得很多信息。”



    基辛格,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35歲的他在國際戰略界已小有名氣,在研究19世紀歐洲外交史時提出了力量均衡理論。現在他在思考如何讓美國在冷戰環境下,獲得外交和國際戰略的主動權。



    布熱津斯基比基辛格小5歲,哈佛大學俄國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他對當前國際外交的基本觀點是:美國的使命就是neng死蘇聯。他原先是波蘭人,父母是波蘭外交官。1939年他隨父母在加拿大居住的時候,蘇聯和德國把波蘭瓜分了,後來布熱津斯基就加入了美國籍。



    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兩人以及兩個中心經常做學術交流。最近幾年,這兩個研究中心得出的觀點有很多一致之處。其中首先一條就是:從1950年至今,美國雖然在經濟方面有很大發展,經濟繁榮,金融市場活躍,但在外交戰略上,美國和北約卻是一直處於守勢,很少主動向社會主義陣營發起攻擊。



    有不少美國智庫和學會認為,這是因為蘇聯1949年爆炸了原子彈,和美國形成了核平衡。



    基辛格、布熱津斯基查閱和研究了1950年以來的所有文獻資料,得出結論:美國攻不動,不是蘇聯擁有了原子彈,而是因為中蘇形成了同盟。



    1950年2月,中蘇同盟正式結成,隨後朝鮮就主動進攻韓國,這顯然是因為後面有兩個大國的雙重撐腰,給了朝鮮膽子。



    美國介入朝鮮戰爭,轉守為攻,就要反殺朝鮮之時,中國出手了,接下來兩年美國在朝鮮戰場敗得灰頭土臉。



    之後中國拿下臺灣,1954年印支半島停戰,日內瓦和約簽署,東亞和東南亞的熱戰瞬間消失。竹幕已經5年不動了,中國人在自己周邊的結界比蘇聯在東歐的勢力範圍還穩定——在東歐,北約1953年和1956年還試探性地挑過兩次事兒呢。



    ……



    兩人不止得出了“中蘇同盟導致戰略僵局”的結論,還重新審視了以前美國高層對於中蘇同盟的認識。



    1950年2月,美國高層認為中蘇同盟最大的麻煩就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和世界工業產值第二的國家結盟,社會主義陣營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戰爭潛力。



    但到現在,事實證明這種預測並不正確。



    根本沒有“蘇械中國軍隊”代替蘇軍部署在東歐,甚至中國在1954年就宣佈裁軍到240萬,現在中國的軍隊數量少於1.7億人口的蘇聯。



    中蘇兩國是以另外的形式進行合作的。現在,蘇聯紅場閱兵的方陣裡、黑海航行的軍艦上裝著中國導彈,中國的國慶閱兵式地面跑著蘇式重型坦克,天上飛著米格機。



    還有計算機,這個不是武器,但所有人都知道蘇聯和中國都擁有市場上買不到的高性能計算機。



    從1953年至今,中國和蘇聯以這種出人意料的方式進行戰略合作,互相增強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