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80章,不需要再次發明原子彈




    ……



    “卡皮察院士,您好。”“哈里頓院士,您好。”“亞歷山德羅夫您好。”



    蘇聯科學院大部隊到了。



    “庫爾恰托夫院士,您好。”



    今天唐華開的趴,主邀請對象就是庫爾恰托夫,蘇聯原子彈工程的主設計師,氫彈工程的主設計團隊成員。   庫爾恰托夫:“唐華,從上次到現在,兩年過去了,你們的核工業應該也有不少發展了吧?”



    唐華:“我們的氣體擴散廠開工已經半年了,核燃料元件加工廠兩個月前正式運轉,已經為我們自建的核反應堆製造了第一批核燃料棒。但是,涉及核武器方面的項目,我們現在還在探索,距離製造出可爆炸的核裝置,還要有一段時間。”



    哈里頓:“這我能猜到。最近兩年的中蘇兩國頂級科學家會晤,蘇聯科學院都要求不把核裝置相關的數據帶去討論。”



    唐華:“看來這還是部長會議主席團的決定。”



    哈里頓哼了一聲,“赫魯曉夫想和美國和平共處。”



    ……



    赫魯曉夫從1957年開始,逐漸對西方喊話:“咱們別往死裡打了,打起來誰都打不贏”。



    推動美蘇緩和,在原來的歷史位面曾引起中蘇之間第一次危機,原因很簡單:蘇聯你和美國緩和,兩個陣營暫時不要攻城略地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也先不對臺灣動手了?



    赫魯曉夫說:對,你們暫時先不要解放臺灣。



    主席看到電報,大半夜把蘇聯大使叫到中南海,說你們總書記這句話讓我們很不高興。



    本位面……就目前而言,還好吧,中國和蘇聯沒為這事炸毛。



    但是,赫魯曉夫推動美蘇緩和,是用實誠得可愛的態度:大家先把最麻煩的——核武器給管好,開展核裁軍談判,不對外輸出核技術。



    當然,赫魯曉夫提美蘇緩和是1957年提的,1956年6月中國從蘇聯引進的三個關鍵核工廠除外。但中國也就只拿到關鍵核工廠,關於原子彈的設計,關鍵數據是肯定要不到了,中國這邊自己摸索,想來也就是多花一些時間而已。



    鑑於赫魯曉夫和蘇共高層明擺著的態度說要推動核裁軍,想必也不願意給中國原子彈的關鍵數據,因此唐華讓去中蘇學術交流的科學家乾脆就不伸手要,否則被拒絕了大家都尷尬。



    ……



    唐華:“關於核武器的事其實我以前也講過,不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多越糟糕,而是同等分量的大國應該擁有同等分量的武器。小國擁有核武器,是一個世界安全的威脅;大國沒有核武器,同樣也是世界安全的威脅。中國在發展自己的核武器,正是為了自身安全以及世界安全。”



    庫爾恰托夫:“兩年前我們有過一次談話,我還記得。是的,因為核試驗,這個世界已經永久改變了,但如果爆炸的核武器不是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而是在人類的大城市裡,這個世界會改變得更多。”



    唐華:“庫爾恰托夫院士,所以,您決定了?”



    庫爾恰托夫:“那當然。否則我們七人也不會來這裡參加燒烤餐會。”



    朗道:“是八個人,我也是原子彈計劃的參加者。”



    庫爾恰托夫:“朗道,你只參加了三天。”



    ……



    唐華:“中國從542反應堆身上獲得了鈾裂變的所有狀態參數,包括中子量等關鍵數據。從542反應堆的燃料棒身上提取了少量的鈈,還不到鈈裂變的臨界質量,但能觀察它的中子濃度。火炸藥的引爆技術也有一定的積累,這就是我們現在手中的東西。”



    庫爾恰托夫:“中國和蘇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我認為,原子彈只需要發明一次就夠了,中國不必要‘再次發明原子彈’,這種工作太無聊。……這是我們私下的交流,與國家無關。”



    唐華把裝著兩層酒瓶的小車拉過來:“葡萄酒、白蘭地、伏特加,我們先保證一人手裡有一瓶,再開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