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08章,不要打水漂了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前提條件了,彈上不但要裝備計算機,而且必須是配備超高速數字處理芯片,才能讓滑翔體在太空-大氣層飛行的這段很短的時間裡,完成自身定位、航跡比對和操控指令計算功能。”



    錢學森:“看來這兩個前提條件都不好達到。衛星導航系統尤其困難。”



    唐華:“其實,後一個條件也一樣困難。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大的計算量,數字處理芯片的主頻可能要達到G赫茲,至少也要800兆赫茲。還必須是耐高溫抗輻射的專業封裝芯片……斗膽預計一下,電子信息工業能在20到25年之內做到這一步,就很不錯了。”



    ……



    鑑於水漂彈第一發打得離題萬里,這個項目就先凍結起來了。



    等衛星導航系統成型,水漂彈也就是能做到對地面固定目標進行核打擊。當然,水漂彈的彈道不是一般的飄忽,而且末端反覆修正,精度驚人,能準確地把核彈喂到對方硬目標頭頂。



    要實現精確命中移動目標,那就是T-ASBM了,這一套大體系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完成。



    “DF-2導彈的火箭發動機現在進度怎麼樣?”唐華覺得還是關注一下傳統路線的彈道導彈。



    “造出來了一個概念樣機,可能1月底2月初送到承德試驗,”錢學森說,“實際上我對這個概念樣機的理論參數不是特別滿意,如果可能的話,明年發動機小組還要做一次重新設計。”



    唐華:“還有三天就到1956年了。”



    錢學森:“按計劃,1957年7月東風-2全狀態試飛,時間是留了餘量的。現在我主要考慮的是東風-2和東風-3的第一級發動機,在某個時間段可能要同時進行研製和測試。東風-3的技術規格又提高了一截,技術跨度大,提前做工作,萬一中途遇到瓶頸也有充裕的時間克服。”



    唐華:“的確是這樣。東風-3既是遠導,可能也要作為第一枚運載火箭的原型,這個研製進度要是拖延了,那航天和導彈的全盤計劃都會被拖後。”



    DF-2是兩級液體火箭,第二級借用DF-1的42噸推力火箭發動機,第一級是新研製的65噸左右推力的發動機。DF-3的概貌也規劃出來了,兩級液體火箭,因為全彈重量劇增,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可能要達到100甚至120噸,還是一泵四噴的“一臺”發動機。



    鑑於現在導彈/火箭這條線的進度略快,原子彈爆炸時DF-3大概已經服役了,DF-2就成了一種真 過渡型號。最終唐華想大規模生產部署的不是DF-2,而是一種射程也是1500到2000公里、固體推進劑、機動發射、高精確度的第二代中導。



    ……



    12月27日,錢學森帶著被摔成八瓣的DF-1滑翔體回北京後,烏梁素海導彈試驗基地就暫時被空軍防空第一旅佔用了。今後三個月,這裡都是防空第一旅的試射和訓練場。



    按照抗美援朝時定下來的裝備劃分,野戰機動式近程、中程防空系統隸屬於陸軍/海軍陸戰隊,以高射炮兵師的方式與小口徑高炮混編;遠程防空系統隸屬於空軍,以空軍防空旅為單位進行編制。



    一長列軍列在烏梁素海火車站停下,平板車上裝著的重型卡車、拖車一輛接一輛開下來。最後,拖斗和S75防空導彈也被放下車皮,與重型拖車組合在一起。



    S75比S25防空導彈短一點兒,但全長也達到了10.6米,瘦倒是瘦很多。



    又尖又長的導彈從頭部到末尾的助推器,一共裝了4組彈翼,這讓S75導彈看起來特別精神——當然4組彈翼只是賣相好而已,從實用性角度出發,這麼多的彈翼說明導彈的飛行初段穩定性先天不足,只好用沉重的大面積彈翼來彌補。



    “你知道劉司令員把這導彈叫做什麼嗎?”基地總指揮張逢意大校問帶著全旅來試驗場的旅長。



    “不知道哇,最近一年,一直是常副司令員來指導我們的工作。”



    老張:“劉司令員說,這導彈專克RB57,可以叫它‘堪培拉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