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八十二章 崔成論戰

  一個是呂不韋,一個是糜竺,還有范蠡。

  都是商人成功的典型。

  這些人,如果壯大起來,肯定會威脅到曹操家族的統治。

  曹操需要商人,又需要壓制他們。

  讓他們乖乖地充當軍需的供應者,而不是國事的決定人。

  而且還有一大問題。

  商人可比農民難以管理。

  崔成繼續沿用儒家那套選官之法,上下尊卑,等級森嚴,弊端很快就展現出來。

  商人在蜀地經營困難,經常遭受到吏員的盤剝和欺凌。

  他們同時也勾結更大的吏員。

  四處投資各種吏員,讓他們為自己牟利。

  總之在曹操看來,商人有好的一面,更有壞的一面。

  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太不好操縱和管理。

  曹操還是決定抑制他們。

  好降低越來越多的管理成本。

  崔成看到這裡後,頓時覺得不對勁,於是勸諫道:

  “商人謀取暴利,而且還經常蠱惑人心,的確可惡。然而他們能調劑四時不足,而且更加上進。太行山人說過,商人是世界上最有動力的團體,最有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團體,也是最有破壞力和邪惡的團體,利用好他們才能真正解決治亂之因。”

  “哦,我看他們除去高賣低買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曹操有點傲慢地說著。

  曹操就這毛病,一有大成就就傲慢了。

  其實三國主君都有這毛病,劉備、孫策,孫權,都一樣。

  唯一一個從頭到尾都謹慎的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就沒有因為傲慢吃大虧。

  曹操現在年紀輕輕就擁有一個大州,而且是蜀地是很富裕的,因為沒有大亂過。

  他能不驕傲嗎?

  而且他不知道,這可比歷史上的他起家好多了。

  歷史上的曹操,在兗|州起家,那裡可是四戰之地,可以說曹操靠著自己能力,兼容幷包,唯才是舉,硬生生將草肚皮變成金邊。

  不過好處就是位於中原,交通便利,人才富集起來容易。

  而現在的蜀地,經營容易,防守容易,財貨也多,就是容易讓人不思進取。

  現在曹操就開始考慮百年之後的基業傳承。

  所以本能地就想壓制商人。

  這是任何一個大一統君主都想幹的事。

  崔成很明白這一點,於是說道:“他們除此之外,能將富人們多餘的糧食給想辦法收購出來,然後給富人們帶來各種新奇之物,必須之物,比如他們組織人手去深山採冰,藉此可以讓無數窮人有口飯吃。這些窮人就不會造反了。”

  “而富人們大熱天的也能享受到秋日之涼爽,兩全其美。”

  “若是沒有商人在其中協調經營,那富人們的糧食只會爛在糧倉裡,而窮人們則沒有工作,而去做賊寇,做亂,進而將朝廷拖入崩潰。”

  崔成說完之後,曹操恍然,趕忙拜道:“幸好先生振聾發聵,才讓操得以懸崖勒馬,亡羊補牢。”

  “主公善於納諫,古齊宣王所不及也。”崔成很高興。

  隨後曹操下令,商人一視同仁,一樣可以做官。

  但需要遵紀守法,不得虐待勞工。

  當然曹操這是規定別人的,他自己造自己的墳墓,就沒少虐待勞工。

  總之操大人是天生的雙標。

  前期還說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問題是這詩詞剛剛做了沒多少年,自己就對徐州大加屠戮,屠城。

  你說你報復,可是報復罪魁禍首九族也就得了,你報復那些徐州無辜百姓幹啥?

  而且徐州好歹還有個因子,去了其他地方也是一樣屠城。

  三國本來人就少了,你還屠,曹操對五胡亂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統一的北方,漢人勢力衰退太多,人口衰減太多,導致胡人可以造反了,可以壓制漢人。

  不得不說與曹操的屠城之策有關。

  接著又是四書五經的事。

  崔成也想開辦學堂,用來培訓工匠雜學,這些才是強盛之道。

  光靠教授四書五經,那是太平時讓人守規矩的。

  就連野蠻人都知道屠城裡,要將鐵匠和木匠、皮匠等工匠留下來。

  可是等到明清後來的屠城,連這些工匠都活不下去了。

  這是為什麼?

  儒士們一日一日的打壓,讓道遠遠凌駕於術,脫離了根本和實際,淪為玄學和名教,而不是能夠真正與世變化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