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136 《少年包青天》驚人的回報率

    內地第一經紀人王晶花的眼光不是蓋的,張衛劍北上大陸拍電視,立刻被她給盯上了,直接給拿下了個女主,點子踩得不是一般的準。

    曹軒則沒有急著離開粵省,而是和趕來的陳勇商量發行的問題。

    《少年包青天》的首播平臺已經定了京城臺,畢竟是投資方之一,這個事先就說好了的。

    京城臺開價每集20萬,這個價格在市場上不算低,畢竟《少年包青天》集數在這擺著,40集就是800萬。

    好在京城臺並非獨播,陳勇另外又找了兩家首播平臺。

    第一個是魔都臺,也是每集20萬,第二個是香江tvb翡翠臺,這個也是陳勇的老關係,沒有按集數算,直接打包價500萬。

    800+800+500=2100

    光是光是首輪播映權,《少年包青天》就成功回本,甚至可以說是大賺,畢竟實際投入的資金也就1000萬左右,現在直接翻了一倍。

    而且在2100萬並不是全部利潤,《少年包青天》還有其他收入。

    目前的電視劇市場,賺錢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渠道。

    1內地播映權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把片方電視劇賣給某家電視臺。

    首輪最貴,如果是獨播更不用說,很多都是天價。

    像是《少年包青天》想要拿下大陸市場的首輪獨播權,最低也要50萬一集,甚至要更多。

    一部劇2000萬+的支出,哪怕是那些經濟大省的電視臺也不一定能吃得消,所以很少有電視臺玩這麼大。

    一般都是幾家電視臺共同首播,降低購劇價格,平攤風險。

    除了首輪,還有二、三輪,這個價格對比首輪肯定要大跌,而且不一定能賣的出去。

    只有那種首輪收視不錯的火劇,才能吸引其他電視臺購買二、三輪播映權,而且越火價格越高,賣出去的也越多。

    理論上,一般首輪不會超過3~4家,第二輪不會超過6~8家,不然大家一起播,影響收視率,至於第三輪,那就幾乎沒啥限制了,給錢就賣。

    這裡面還有一個潛規則,讓片方可以超出數量限制,那就是另外把首輪、二輪播映權賣給那些城市電視臺,也就是所謂的市級、區級電視臺。

    這些電視臺不上星,對那些省臺上星衛視的收視影響寥寥無幾,很多省臺都不重視。

    所以,在沒有明確合同規定的話,片方是可以走這個漏洞的。

    但關鍵就在於很多市臺買不起,而且購劇慾望不強烈,很多都等著第三輪片方白菜價甩賣時佔便宜。

    極少數特別火爆或者意義特殊的劇,少量市臺才會出手,但價格也會比省臺低很多。

    當然,以上只是大部分正常的播映權模式,實際上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

    比如有某家電視臺徹底買斷一部劇的,還有第二輪多家電視臺聯合一起買劇,買下了幾家電視臺平分,還有不允許片方賣第三輪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電視臺想省錢還要最大限度提高收視率,片方則想盡辦法從電視劇上多撈一點,雙方根據各自利益,各種扯皮。

    2港臺及海外播映權

    港臺地區還好說,現如今很多電視劇都是港臺內地兩頭賣。

    大部分都是先在港臺/內地播出,收視火爆後,再引進內地/港臺。

    當然,也有兩地同時首播的,但這種情況不太多,非常考驗片方的人脈和電視劇本身影響力。

    至於海外就更難了,除非人家主動引進還能賣上點價,要是批發銷售,價格只能算是聊勝於無。

    3贊助費和貼片廣告

    贊助費很好理解,一般就是商品植入廣告或者某某景點、地區出錢邀請劇組拍攝,用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