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三酒 作品

第八百二十七章 消費的邏輯

  就比如牙膏,如果大部分擺在前面的,方便顧客拿的牙膏都是十元以下的,那是超市對於這個地區的人們的購買力的一種評價。

  如果大部分,方便顧客拿的牙膏,大部分都是三十元左右的,那就是另一種評價了。

  這兩者代表的經濟情況熟優熟劣顯而易見,不是嗎?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了。

  這就是見微知著,其實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判斷。

  想到這裡,林修然不禁想到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帖子,是一個在股市裡十年賺了三倍的散戶寫的。

  這個業績很一般,甚至放在私募裡都是不合格的,但是那是一個散戶啊,是一個沒有一點基礎的散戶呀。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因為自己生病,所以常年吃藥,久而久之他就發現無論是哪家藥店,一些藥品都是有的,而且量非常大。

  就比如雲南黑藥,他不懂股票,不懂經濟,但是他覺得這麼多不同品牌的藥店都能在藥店裡大量儲備這家公司的藥,說明是真的好。

  這麼好的藥,業績又怎麼會發愁不好呢?於是就買進了這些藥的股票。

  買進之後就沒再動過,十年下來有的賺,有的賠。有的大賺有的大虧,但是怎麼說呢?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畢竟十年賺了三倍不是?這對於一個不懂經濟不懂股票的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看著眼前的股票界面,想著腦中的思緒,林修然笑著搖了搖頭,看了看賬戶中的現金,拿出了接近二分之一的部分,分成了好多份。

  林修然設置了一份定投計劃,沒錯,他打算採用定投的方式每日定投,無論漲跌都買進。

  一共分了四十多份,每天都買正好夠買兩個月的,林修然就是打算在這兩個月內,將這部分錢投進消費中,然後就不管了,坐等上漲,靜待花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