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74、第四十三章

    想象中的圍追堵截並沒有到來。

    事實上, 大部分西涼兵都是由中小軍官帶領著,漫無目的的在城中劫掠而已。盛宴開始前他們或許還有鬥志,但當他們終於可以在王城的屍山血海上享用饕餮大餐時, 這些人其實根本沒心思出城追擊某個小人物。

    那些高級將領自然更沒心情, 他們在忙著衝進宮中,瓜分董公留下的最後一點遺產,並且商議整個朝廷的去留。

    在倉皇的公卿大臣之中, 只有司徒王允陪著十一歲的天子, 登上了宣平門樓,沉默地注視著長安一片火海。

    “李郭二賊勢大,長安既破,必不利於卿,聞溫候曾欲攜卿同出, ”小皇帝有些迷惑地看著這個老人,“卿為何不與溫候一同離開?”

    “臣犯了一個錯誤,”老人溫和而平靜地說道,“所以臣不能離開。”

    王允究竟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十一歲的天子還不是很明白, 但他總歸知道身邊的這個老人是大漢最後的忠臣了, 因而他又一次急切地想要說服他, “亡羊補牢, 為時未晚, 卿可速去,以待來日?”

    這位身著黑袍,因而顯得格外清癯孤高的老人耐心地聽到最後,忍不住露出了一個笑容。

    天子聰慧而有仁心,雖然年紀尚幼, 他已經忍不住去想象,這位皇帝親政之時,那個海晏河清的大漢天下了……但他的微笑很快收斂了起來。

    他是看不到那個縹緲而明亮的未來了,但他的確還有一點用途。他既是公卿之首,又是刺殺董卓的主謀,如果他跟隨呂布逃走,天子將成為西涼人發洩怒氣唯一的目標。

    但只要他留下,他能夠想方設法將西涼人的怒氣盡量地聚攏在自己身上。

    “陛下最需要臣的時候,就是現在。”他像在聊每一天的朝政那樣,不疾不徐,也沒有絲毫的慌張和悲切,“臣當奉身以死,報陛下,報社稷。”

    因此李傕與郭汜在宣平門樓下等到的,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焦躁而絕望,惶恐得如同喪家之犬的王允。那個老人黑袍方履,腰佩長劍,甚至連頭上的進賢冠都理得一絲不苟,莊重而凜然的風姿令李傕下意識地後退了一步。

    然後他撞上了站在他身後明明看到這一幕,卻退也未退,更沒有給他讓出半個位置的賈詡。

    李傕對上賈詡那雙平靜而略帶一點嘲諷的眼睛,心中的敬畏便轉為了蓬勃的怒氣。

    “王司徒,”他走得很慢,一步一步上前,左手按劍,語氣不善地問道,“董公何罪?爾竟行此下作事?!”

    王允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天子面前,將軍竟縱兵如此,作威作福,又何必問董卓事?”

    一口氣噎在李傕的胸腔裡,咽不下,吐不出。他突然意識到,他是不可能摧毀這個老人的意志的,無論是王允的品行還是出身,對他而言都是難以逾越,甚至只能仰望的一道天塹。他甚至也理解了董卓與呂布都被這個老人利用算計的緣由——在他們這些出身寒素,性情粗野的邊地武人心裡,王允的舉止風度,都代表了他們所向往的,純粹而高潔的世界。

    ……那個能為史書所載的世界。

    賈詡冷眼看著李傕與王允對峙,此時終於上前一步,聲音並不高地提醒了一句,“將軍。”

    那個“世界”已經破碎很久了,只是除了賈詡之外,任何人都沒有察覺到而已。大漢最後的榮耀,最後的威嚴,以及最後那一點能夠受人憑弔的殘骸,都將在絕對的暴力之下碎為齏粉,一同碎為齏粉的還有那些守節秉義、忠貞為國的迂腐玩意兒。因此他不介意再上前踩一腳,稍微加快一點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