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226章 第十三章

    陸懸魚從一時的驚駭中迅速清醒了過來,開始在腦內分析這封信的來龍去脈。

    孫策要渡江攻打廣陵,“取回他自己的土地”。

    長久以來,廣陵都是徐州的一部分,但這話說出來沒什麼用了——你能守得住的,才是你的。

    孫策曾經從劉繇手中短暫地奪得過廣陵,他將這視為他具有廣陵郡歸屬權的法理依據。

    信中尤其提到,他是為了他自己,非為袁術,請劉使君一定要明晰,不要冤枉了他。

    ……這話說得就有點綠茶。

    自從孫策驅逐了劉繇,江東大片土地都歸了這位年輕將軍,而他才二十二歲,幾乎無法掩飾自己的野心。

    劉備將自己極為器重的陳登放在廣陵也是為了這個緣故。

    徐州四面皆敵,而廣陵南有孫策,西有袁術,更是一處頻繁征戰的地區。

    關於孫策的態度,他們原本想法是:

    如果這位孫伯符野心不太爆棚,那麼大家一起打袁術就很好,誰佔到地盤就是誰的。

    袁術坐擁兩淮,豫揚大片土地皆在他的麾下,大家可以慢慢分他的屍,等分完之後,休整一番再打也不遲。

    戰爭對物資消耗極大,對生產力的破壞也極大,這幾年戰亂頻仍,打完這一仗,正該休養生息——當然,如果孫策在搶地盤之前已經將戰爭資源消耗到別的什麼事情上去,那是斷然怪不得劉備的。

    於是有人動了些別的心思。

    祖郎、焦已,以及嚴白虎這三個密謀吳郡叛亂之人究竟如何勾結,又如何串聯,如何決斷,又如何能夠配合默契,相約起事?

    他們當中有豪強,有賊寇,平素交往卻少,甚至彼此交惡,這一場動亂令人措手不及,因而平息之後許久,江東一帶仍是多有流言。

    想要將他們串聯在一起,這人需要在他們幾人處有些威望,最好甚至還有一點故舊的情分在才好。

    這人要工於心計,巧於言辭,能說服他們在孫策陰影下冒死叛亂。

    這人還要能夠串聯起吳郡那些曾經被孫策打壓過的豪強世家,令他們心生敬服,願意跟著做這樁掉頭的買賣。

    陳瑀曾在袁術處任揚州刺史,與這群山賊曾經有舊。

    這位曾經的揚州刺史出身下邳陳氏,與陳登的父親陳珪是再親不過的從兄弟。

    ……於是一切都說得通了。

    為了能提前佔住廬江,不令孫策插手,陳瑀陳登叔侄佈置了這個陰謀,在吳郡後方掀起叛亂,令孫策只能回身去處理自己內部叛亂,而不能有礙於淮南戰場。

    孫策果然花了月餘時間,奔波於吳郡各地,一面剿滅賊寇,一面又要鎮壓那些早已對他不滿的江東世家。

    但陳瑀低估了孫策。

    他原以為,這樣一場叛亂足以令孫策傷筋動骨,至少在秋糧成熟之前,他不再有爭霸兩淮的實力。

    但事實上,建安二年春天掀起的叛亂,還不到夏天便結束了,孫策花了時間大肆劫掠抄沒那些世家的財產,又為自己充實了一筆軍資。

    他現在已經迫不及待,要重新投身這個鮮血淋漓的戰場中了。

    這些事是她後來才慢慢了解的,此時對她來說,除了這封信之外,她還什麼都不清楚。

    “我得立刻回軍營一趟。”她說道,“正平,你立刻將國讓、子義、文遠都找過來。”

    “……將軍?可是出了什麼事?”

    “大事。”她說完看了一眼旁邊臉色有點發白的陸白,又笑了笑,“沒事。”

    陸白那雙細細的眉毛皺了起來。

    她的軍隊已經常駐青州,因此在劇城外數里的林地中圈了一片地,把這裡的豺狼虎豹通通趕走,蓋起了一片片的房子給士兵們住。當然這裡是軍營,士兵們的家屬還是得住在城內。

    在這間寬敞明亮的木製中軍帳裡,左右坐了兩排,大部分是軍官和低級軍官,小部分也有田豫禰衡陳衷這樣的文職。

    ……額外還有臧悅和糜芳這兩個吉祥物。

    她決定什麼都不說,先把這封信的手抄本傳給他們看看。

    中軍帳裡悶熱得很,不時有人流下汗,還有人輕輕用手帕擦了擦額頭,但誰也沒有說話,而是屏氣凝神地看完這封信,然後一起看向了她。

    “諸位都有什麼看法?”她說,“來說一說吧。”

    “青州剛剛平定,將軍如何能為了一封信便離開?”田豫立刻開口了。

    “當然不會,不過我已經將信送去給主公了。”她說,“但若是丟了江都,淮陰鹽瀆一線便會告急。”

    “縱令如此,將軍安知此非袁譚之計?”陳衷立刻說道,“孫策若與袁譚合謀,調將軍離了青州,又當如何?”

    太史慈看了陳衷一眼,“孫策與袁譚相隔千里,為何要幫他?況且孫策驍雄,斷然不屑如此。”

    “他若當真不屑,為何要千里迢迢送信至此?”作為下邳陳氏出身的陳衷,對於孫策很有點兒看不上,“無非是既貪名聲,又要實利罷了!”

    ……太史慈的眉毛也皺起來了。

    “無論如何,兵貴神速,”張遼終於出來打斷了他們,“我等須早做準備才是。”

    “現下還不知去與不去……”

    “北海至靈璧八百里有餘,就算騎兵三百里日夜兼程,往返也要五日,劉使君此時在軍中,書信恐怕急切間不得回返,”張遼的思路很是清晰,“但無論去與不去,辭玉此時都該徵調軍隊,先行籌辦輜重糧草之事。”

    這個主意儘管有些折騰人——如果劉備最後認為關羽陳登可以守住前線,不需要她去,那麼這一場動員肯定是空耗人力物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