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185章 第一百零二章

    呂布的反應可能是很多種。

    掀桌,大罵,拔劍。或者是一氣呵成,起身掀桌拔劍大罵,在主人家還沒反應過來時,一步衝出去,一隻躍躍欲試正準備戰鬥的袋鼠就這麼身首分離。

    但在一片吸氣聲中,呂布沒有拔劍,沒有掀桌,他甚至連站起身都沒有,而是穩穩地坐在那裡,一雙眼睛不避旁人,直視著禰衡。

    “我哪來的故主?”他問道。

    “幷州丁原,西涼董卓,”禰衡冷笑道,“天下皆知是你的故主,難道你連這種事也要抵賴嗎?”

    “董賊逆亂,毒殺天子,”呂布沉聲道,“我殺他是為天下除一大害。”

    這種說辭似乎並不出禰衡所料,他的聲音與神情裡都帶上了輕蔑,“丁原也是亂賊麼?你為名爵利祿殺了他,又有何開脫之詞!”

    這在天下人看來,都是呂布的一個死穴。

    殺董卓還勉強可以和大義挨個邊,殺丁原怎麼說呢?

    “丁建陽是幷州刺史,”呂布說道,“你知道他為何南下至雒陽嗎?”

    “自然是為了誅殺宦官,匡正朝廷!”

    “話是不錯,”呂布拎起酒壺,在自己的酒盞中倒滿了酒,“他與我們商議,天下苦宦官久矣,為制奸臣、逐君側,因此才南下入雒。”

    禰衡愣了一下。

    這個話題的方向有點不太對,丁原是為了殺宦官而來雒陽,呂布既然承認丁原是忠貞之臣,提起這一段歷史又有什麼意義?

    “那時新君即位,朝政由靈思皇后(何太后)把持,她寵信宦官,不願按照何進的意思,驅逐那些閹人,”呂布說道,“但後來她同意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大概是這段過往還沒有變成真正寫在史書上的歷史,天下又紛亂擾攘,因此凡是離政治中心遠一點的人,對其中內幕便不那麼的瞭解。

    尤其禰衡才二十歲出頭,這輩子從平原跑到荊州再跑回來,也沒遇到過幾個京畿之地的大佬,自然也沒聽過這些內幕。因此聽到呂布這樣的問題,禰衡迷惑地皺起了眉。

    “願聞其詳。”

    “丁公與我說,欲令太后相信,天下人皆有誅殺宦官之心,便須先令天下大亂,而後才能令太后畏之,”呂布說道,“因此數千幷州士兵,卸去鎧甲旌旗,為賊於河內,自稱‘黑山伯’。”

    主室中一片寂靜,只有呂布一個人的聲音在響起。

    “是我領命在河內縱兵大掠,而後一把火燒了孟津城。”

    ……真就不愧是呂布這種狗子能說出來的話。

    正常人的腦子是開脫,開脫,再開脫:這個不是我做的,那個也不是我做的,我有苦衷的啊,你們不要記恨我。

    到了呂布這裡,就胖罐子胖摔了:你說我殺了丁建陽和董卓?他倆其實也不是啥好人,你不是想編排我嗎?我把黑歷史都給你抖摟出來看你編,愛咋咋地,你看著來吧!

    她來到雒陽的時候,孟津城已經被一把火燒了,因此她對那座城鎮的印象十分模糊,只記得東三道的街坊們曾經議論紛紛,說那裡有許多宦官養老,將城鎮修繕得十分整齊漂亮,因此招了許多商賈與工匠在那裡定居,也算是個置產的好地方啊。

    “黑山伯”是不會細心分辨宦官與商賈、工匠、平民、奴隸之間的區別的,他們想殺便殺了,想燒便燒了。

    就像後來袁紹帶隊入宮誅殺十常侍時,不也是見到宮中沒長鬍子的人就殺,根本不分辨小黃門與有品級的宦官們有何區別,甚至連那些年輕的樂人僕役也一併殺了。

    她似乎也不能說丁原和那時的袁紹不是忠臣。

    就像她不能說王允不是忠臣。

    只是這些人在做出某項決定時,都是為萬世謀,而非眼前這幾百個小宦官,幾千個蒼頭,亦或者是一兩萬的百姓。

    考慮他們的生命與未來是一件軟弱的事,為大丈夫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