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935章 技術大改第一人,冬訓大測即將開始

    比如這個時間線上,由拉爾夫.曼早早就提出的讓劉祥開始訓練的————七步上欄技術。

    世界上第一個採用七步上欄的是芬蘭選手布呂加雷。

    這位北歐飛人之所以敢吃“螃蟹“,是因為他的身高達到了2米04。身高腿長的布呂加雷用八步上欄甚至感到“憋屈“,因而發明了七步上欄,這一新技術助其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贏得110米欄季軍,並在1986年首屆世錦賽上以13秒46奪得銀牌。但是這個技術在當時看起來,只是特殊性的個人技術改變,並不具備推廣意義。真正得到重視,還是在21世紀之後,比如羅伯斯他們開始也是八步上欄,其後因為七步上欄的漸漸科學化數據化精細化,他們都換成了七步啟動。

    一般身高腿長且爆發力強的的採用七步,中等身材則用八步。

    劉祥被拉爾夫.曼測試了自己的身材比率後,後者很確定的告訴劉祥,他具備這麼改的生理條件。而且只要這麼改了,劉祥前面幾個欄的速度不足問題,就會得到質變,甚至是極大的改善。八步改七步的優點非常明顯,拉爾夫.曼道:“減少了一步,如果按照以往的步頻,這肯定會縮短時間。此外,新技術也有利於重心前移。因為七步上欄的這一特點,它的後蹬力就要大於八步上欄,它的向前性就要比八步更好,攻欄的時候就更為主動。”

    單以數學方式計算:劉祥之前完成110米全程約為41步,假設成績在13秒以上,每步平均耗時將超過0.3秒,這意味著他少跑一步就至少節約0.3秒。考慮到起跑步頻高於欄間步頻,且改為7步上欄後每步增加約0.245米長度,也會多耗時間。所以,技術成功轉型後,成績提高0.1~0.2秒相對客觀。

    但是具體的施展成果,還是要訓練才行。

    而且現在階段技術改革,說真的,孫海瓶是不同意的。

    這一點他和原本時間線上,一模一樣。

    畢竟長期用八步的運動員改七步,起跑時需要變換前後腳,這需要加大這條腿肌肉蹬離起跑器的力量和改變多年來已經形成的牢固的動力定型,這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轉換期間成績也許會波動。

    這都是劉祥復出“難以承受”的重量。

    換句話來說就是……不保險。

    當然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孫海瓶也的確有自己的擔憂,例如在他看來看起來“八改七”的話,劉祥190cm左右的身高仍然不夠高,一旦改用七步上欄不發稍調整不好就會導致離第一欄太近,同時還會只是他離第二欄有太遠。而且短跨界也有“八改七”失敗的例子,比如阿蘭.約翰遜就是典型。

    由於七步上欄對運動員要求極高,而且面臨著受傷的風險,因此絕大部分110米欄選手現役均採用八步上欄為主。

    而事實上,在劉祥之前只有4人採用過七步上欄的技術。

    世界上第1個採用七步上欄的是芬蘭選手布呂加雷,他因2米04的身高成為首位嘗試八改七之人,隨後身高1米92的古巴天才羅伯斯以及身高1米88的米國飛人奧利弗也先後由八改七。劉祥如果做到,那就是第五個。

    這絕對還是屬於“太過於超前”的理念,因為使用人數太少了。

    再說劉祥要是技術改變失敗,這個失敗的風險,孫海瓶也承擔不起。

    就這一點,孫海瓶也和拉爾夫.曼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後者的回答就要專業很多:

    首先是從劉祥的身體比例來看,測試出來,完全符合八改七的身體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