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916章 下月搞定!請用我做人體模型!

    衝時間,加快緩衝速度,就是‘信用卡著地技術’的作用之一,同時,小腿三頭肌的彈性形變可以儲存能量,為踝關節利用非代謝能工作,提高蹬地效率,提高跑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那麼我覺得我們後面的訓練重心要攻克這個技術,首先要放到足踝和小腿三頭肌上。”

    “因為踝關節的收縮力量大小,對正確完成扒地技術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在著地瞬間,擺動腿積極向後,向下擺動,形成擺動腿的前腳掌以快速扒地方式著地。如踝關節的肌肉收縮力量較大,可以加大前腳掌向後的扒地力量,減小腳著地瞬間的水平速度,加大前蹬角的角度,緩衝地面對人體的水平制動力,同時使支撐腿的腳快速地由全腳掌著地支撐轉為‘信用卡著地支撐’,在保證緩衝充分的前提下,肯定可以縮短緩衝時間。”

    “還有這個方面我認為也有借鑑意義。”蘇神點開了另外一個電腦的屏幕,道:“我們實驗室的最新研究報告,眾所周知在肌肉力學中,將肌肉分為三個部分:收縮元、串聯彈性元、並聯彈性元。而當肌肉收縮時,先是收縮元收縮產生張力,此時在肌肉的外部端末還測不到力的增長。然後,已經縮短了的收縮元將串聯彈性元拉長。只有到串聯彈性元被拉長到足夠的長度,才能在肌肉末端測到力的變化,既然如此……看看這個。”

    “腿部屈肌在腳著地前15-20ms便已出現電活性。”

    “這表明什麼呢?這表明運動神經元向肌肉發出的脈衝早於著地時刻,在這段時間內肌肉還來不及收縮,受到激活的肌肉長度小於平衡長度。”

    “放在落地當中就是,腳在落地瞬間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是阻力,但這個過程對完成整個動作起積極的作用,又因為後蹬是前進動作之本,後蹬的發力應是前擺著地用力的延續,而緩衝是蹬地的前奏,緩衝實質上就是身體向支撐方向運動的制動,且緩衝可以預先伸長肌肉,直至最佳初長度,從而儲存彈性能,為後蹬做準備。傳統觀點對著地緩衝時,以腳著地開始到人體重心投影點移動到著地點的上方止的生物力學特點的分析,沒有注意到短跑途中跑人體是處在快速運動中,支撐腿的腳是以前腳掌轉為全腳掌著地支撐,緊接著是腳後跟起踵轉為前腳掌著地支撐等特點,因而不能進一步認識關於著地緩衝時人體有減速運動和加速運動的現象。”

    “你說的這個,我倒是沒有過多注意。”蘭迪彷彿悟到了什麼,什麼困擾依舊的東西,已經被蘇神“撩撥”到,立刻追問道:“所以怎麼做才能更進一步來認識到呢。”

    也不怪蘭迪不太清楚,主要是現在這個時候,對於落地緩衝的研究還不多,也還沒有細分。

    可是在2020年之後,已經開始細分得很清楚了。

    “進而為了揭示這一問題,有我們實驗室將短跑落地緩衝過程分為緩衝前期與緩衝後期,它們以人體重心投影點與腳後跟的位置時相為判定標準。”

    “分前後期?”蘭迪繼續問道:“然後呢,怎麼分。”

    “從腳著地到人體重心移到腳後跟的垂直上方止,這裡叫做緩衝前期,此時人體重心是在支撐面的後方,受到的支撐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與人體運動方向相反,對人體向前運動起阻力作用,人體作減速運動。從人體重心投影點在腳後跟的垂直上方始移到著地點的垂直上方止,叫做緩衝後期,著地緩衝後期人體作加速運動的主要動力,是來源於擺動腿作提前向上方擺動與支撐腿作相向運動,通過支撐腿作用於地面,使人體獲得的支撐反作用力。”

    “還能這樣?該死的,我怎麼沒有想到呢。”蘭迪聽後眼前彷彿一片光明,恨不得一拍腦門,給自己拍死過去:“可惜拉爾夫.曼在帶劉復健,不然的話,這一波新的理念劃分,必然會讓他這個生物力學專家也欣喜若狂的。”

    “那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著地下肢環節鏈條模型吧。”蘭迪道:“現有的已經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