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糖糖糖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世三公算什麼,朕乃九五之尊

    何為讖(chen)語,繁指預言。

    比如歷史上的最著名的讖語,便是那句秦皇在世時的——“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以為這個“胡”是指代的胡人,於是北擊匈奴,又修萬里長城,防止匈奴南侵,他哪裡又會想到這“胡”是指他的小兒子胡亥呢。

    而如今…

    蔡昭姬花容失色的吟出的那句“代漢者,當塗高也…”

    似乎與“亡秦者,胡也…”幾乎是異曲同工。

    也難怪蔡昭姬如此驚慌失措…

    羽弟和兄長剛剛才把天子迎奉到許都,怎麼…偏偏坊間這一則讖語又悄然而出了呢?這會不會傷害到羽弟,會不會影響到兄長呢?

    其實,博學多才的蔡昭姬怎麼會不知曉,這則讖語的出處。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在漢武帝時期,民間就廣為流傳,漢武帝那時還感慨過: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恰恰是漢武帝的這一番解析…

    在大漢產生了巨大的爭論。

    很多人認為,漢武帝這一番解析,是預示著漢代將在二十九任皇帝之後走向滅亡。

    可實際上。

    他們的理解出現了巨大的偏差,漢武帝真實的意思是,漢朝一定能出二十九代皇帝,做帝王這行,劉家是高大上的。

    當然了…

    這些都不重要,如今這讖語再度出現,在民間流傳…

    陸羽不會有什麼想法,曹操也不會有什麼想法,可有些人會有想法呀。

    只不過,這些人的想法會加速他的滅亡罷了。

    “昭姬姐,這讖語你莫要放在心上…其實,並不那麼重要!”看著蔡昭姬這滿懷擔心的模樣,陸羽連連寬慰道。

    “怎麼不重要?羽弟豈是忘了,那亡秦者——胡的讖語?”

    蔡昭姬的臉色依舊滿懷擔憂,“民間解讀,大漢歷時到今天…一共正好二十九代帝王,這正合讖語,百姓們都說…要…要變天了!”

    唉…

    聽到這兒,陸羽無奈的嘆出口氣。

    其實這則讖語中,他唯獨沒有鬧懂的,是為何六、七四十二…漢武帝卻能得出漢朝一共能出二十九代帝王!

    不過…

    這好端端的氣氛,因為一則讖語委實被破壞了。

    原本還想帶著昭姬姐去逛逛興建的太學,這下倒好…校園裡郎情妾意撒狗糧的氣氛被完全破壞了…

    陸羽無奈的攤攤手。“昭姬姐,你真想聽這讖語的解讀?”

    “羽弟能解讀這讖語?”蔡昭姬眼珠子一眨,滿是好奇的望向陸羽…

    畢竟,現在整個天下,都在議論,誰是“當塗高”啊。

    “弟弟當然能解讀了,別忘了…我可是陰陽家一派的傳人,解讀讖語還不是小菜一碟?”陸羽眨巴下眼睛。“姐,咱們一邊走一邊說!”

    說話間,陸羽領著蔡昭姬沿著潁河之畔,三步而行…

    他口中則連續不斷的解釋道:

    “這句讖語武帝也曾提及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這中間的法應再受命,是指代‘漢朝會歷經兩次’!”

    “而王莽亂權後建立新朝…位面之子…啊不,是光武帝再度將天下收歸於漢,這不正合了漢朝會歷經兩次的解讀麼?”

    “漢光武帝乃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與漢武帝是平行的一支,所以第二次的‘漢’與漢武帝的‘漢’,其實血緣關係不大,雖同為漢,卻合了這句‘法應再受命’!”

    陸羽細細的向蔡昭姬解釋了起來。

    起初,蔡昭姬還聽得漫不經心,畢竟,在她看來…羽弟怎麼可能解析出漢武帝時期的讖語!

    可…偏偏陸羽說的還極有道理。

    蔡昭姬眨巴了幾下眼睛,將陸羽的話默默的記在心頭。

    而陸羽的解析還在繼續。

    “至於武帝的那句‘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正確的理解是,大漢再受命的不會是自己的後人,而是其它宗室的後人,如此…這讖語的前半部分,不就完全對上了麼?”

    “至於…代漢者當塗高也,可以理解為取代漢室的乃是當塗高,可…若是換一種理解方式,那就是漢代能做二十九任帝王,這已經足夠出色了!所以昭姬姐莫要多想,民間流傳著的武帝的話,其實…不過是對大漢美好的願景罷了!”

    “當然,一定會有人惡意解讀,也一定會有人將這‘當塗高’往自己的腦門上扣,實際上,這些人才是最愚蠢的人!”

    陸羽講到這兒,眨巴了下眼睛,去望向蔡昭姬…試圖從她的眼眸中尋覓出什麼。

    畢竟…陸羽這解析也就解析了一半兒。

    真要讓他全盤去解析,那這“代漢者,當塗高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一個能讓曹操頃刻間成為眾矢之的的故事。

    ——當“塗”高,所謂“塗”字是指帶泥土,泥土壘高就是城牆或者宮殿,而“魏”的本義就是宮殿!

    再者,在大漢以前的官職中,從來都不帶“曹”字!

    而到了漢代之後,“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就連陸羽還擔任過“幕府功曹”的職位,只要有心人稍加引導…

    不難引導出這麼一則解析:代漢者——曹魏也!

    除此之外,熟悉這段歷史的陸羽自然知曉,漢高祖劉邦稱帝是於公元前202年,而漢獻帝劉協禪位於220年,共計422年,如拋去王莽亂權的年份,取整數後正是420年,正與讖語中“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