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 作品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主政戶部

  長生敲定的事情,侍郎和其他官員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一把手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慣制和風氣,對此副手也沒什麼怨言,因為誰拍板兒誰擔責,真出了事兒,追責也是主官倒黴。

  即便逐一逐條的削減打算,到最後短時間內必須支付的銀兩仍然超過一萬萬兩,宮裡全年的用度,包括禁軍和衛戍軍的軍餉,即便滿額調撥也不過五百萬兩,最大的兩個花銷一是軍餉,二是賑災。

  各地節度使索要軍餉的總額約為五千萬兩,而各類賑災所需銀兩也接近五千萬兩。

  到得這時,長生再度開始犯愁,戶部現有存銀六千萬兩,還不能全部放出去,按照他的本意,是想盡可能的向賑災側重的,因為百姓為國之根本,不賑災就會死人,而節度使手裡的那些兵馬已經不受朝廷節制了,發放軍餉和糧草給他們等同養虎為患,火上澆油。

  可是如果不發放軍餉,這些節度使就有了起兵反叛的藉口,而朝廷眼下還沒有平叛的實力。

  雖然以楊復恭為首的閹黨實力已經被驅逐出了朝堂,但楊復恭還不曾伏法,此人有不少義子統兵在外,那些叫楊守什麼的節度使應該都是此人義子,共有五人,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分別駐防在不同區域。

  眼瞅著到了上朝的時辰,長生結束商討,與本部五品以上官員同去上朝,除了他,其他官員都是科舉出身的文官,上朝都是坐轎的,原來的戶部尚書也有轎輦,長生開了一整晚的會,頭暈腦脹,出了中堂才想起自己是在戶部,而且黑公子也被他送給了倪晨伊,只能坐轎上朝。

  由於沒穿官服,還要回一趟御史臺,長生坐在轎輦之中強打精神,急切思慮,這點錢該怎麼分,朝廷裡肯定有那些節度使的眼線,他想要賑災就要上報國庫存銀,而一旦彙報了國庫存銀,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們就會知道朝廷有了銀兩,只賑災而不發軍餉,也有可能引發兵變。

  但他內心深處也很清楚,不管調撥多少銀兩給那些節度使,都是肉包子打狗,到頭來倒黴的還是朝廷。

  全都拖著不辦?也不行,眼下青黃不接,各地災情嚴重,每天都會餓死許多人,一日不調撥銀兩賑災,就有更多的災民餓死,他出身貧苦,深知百姓的艱難,而今他身居高位,有能力救濟這些災民,若是拖著不辦,豈不是尸位素餐,草菅人命。

  回到御史臺時恰好遇到楊開想要上朝,楊開服藥過後餘毒盡清,只是精神仍然有些萎靡,見此情形,長生便命其留在御史臺休息,自己換上官服,乘坐轎輦趕赴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