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 作品

第一千八十四章 欺君之有道

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法不責眾”,就如眼前的百姓,真當他們什麼都不懂?

不知道有人煽動?

可趁機打砸殺零元購就是他們願望。

然後打殺後,再把“首腦”交出去替他們死。

五人墓記是這樣,今日也是這樣。

“夫子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可就算是潑天創世之恩,實際二代就忘,三代就理直氣壯。”

“小民從不懷恩,只知眼前之利……欺之有道,服其無道!”

“雖說小惠未遍,民弗從也,然主公不得不深思矣!”

“萬萬不可與張岱一樣,淪成小民之學。”

蘇子籍豁然轉目,別的還罷了,這“欺之有道,服其無道”的確讓人深思。

青史之上曾有二漢,西漢滅後,東漢繼之……其實東漢朝開國之君,稱之光武帝,據說是封建皇朝政治第一。

奪天下,乃政治奪之,非軍事奪之。

並且還是最有人情味的皇帝,對民對臣對朋友對女人,都始終想不辜負。

可青史生平記錄,他最被人欺負。

小民欺他,女人欺他,故人欺他,朋友欺他,群臣欺他……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為什麼?

因為他是有道之君,不僅僅講究(真正)大局,同時講究人情友誼,所以君子欺之以方,臣民欺君以明仁,欺君之有道——明君仁君,實可欺也!

偏激的說,唯英明又暴虐之君,無人可欺,無人敢欺!

可這僅僅是小人之見。

18級政治,使他明瞭。

春暖花開,哪怕有逆春寒,下雪下冰雹,都一切向春去。

同樣,深秋凌冬,哪怕有晴朗天氣,大日而照,終是日日凋零。

國家氣數亦如此,決定它的,乃是不可外說的道理,可億萬黎民之心,卻也是其中一部分。

這才是君道。

文尋鵬卻不知所想,鄭重下拜。

“主公,我是這樣見的。”

“有道之君,小民才可欺,才敢欺……”

“可欺以其有道,不可欺以其無道!以此觀之,歷代帝王,可以有道,卻不能僅僅有道。”

對他這些話,蘇子籍只是微笑。

“你的話,或有點道理,可惜,孤現下還不是萬乘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