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昏招頻出

“想當年衛皇后和衛太子什麼也沒幹就被扣上了巫蠱的帽子, 現在許家自己將把柄授於旁人,自沒人放過。趙飛燕知道這事後,立即將事情擴大化, 趁機告發許皇后、班婕妤以巫蠱詛咒後宮女子,魅惑皇帝。”

“不說巫蠱之禍這類冤案, 歷史上凡涉巫蠱的案子,幾乎沒有不流血的。漢武帝時,陳皇后以巫蠱求恩寵和子嗣,漢武帝廢后時誅殺了三百多人可說是血流成河。陳皇后還只是求子,而非害人,現在平安侯夫人許謁不僅詛咒后妃, 還詛咒太后倚重的兄弟,哪裡能討了好。”

王太后很生氣,現在就恨不得廢后。可最終也只是生氣,相較於許家,現在王家才是眾矢之的。

“當然了,許謁詛咒王鳳和王家人也不是沒原因的。漢成帝登基那幾年, 大漢頗多災禍。現代許多災禍我們都能分析其成因, 但在古代天災常被認為是上天降下的天罰。其實哪有那麼多天罰, 真有天罰直接一道雷劈死昏君奸臣就好了,何必折騰普通百姓。權貴不會因天災飢寒交迫地死去,百姓卻會因天災餓死、凍死。”

百姓們:豁然開朗!我們又沒幹壞事,天災為什麼不懲罰那些荒淫無度的權貴, 多是折騰他們。

“面對這種被認為是天罰的天災,封建王朝通常會讓皇帝出來認個錯,或者隨便擼掉一兩個丞相之類的高官應付一下上天。當然了也會有漢文帝、漢宣帝這類遇到天災不急著認錯,而是下令招賢解決問題的明君。”

“漢成帝是個昏君, 但他又不認為自己是昏君,自然是找人背鍋了。恰好公元前30年即建始三年起,連續三年出現月食。月食、日食在現代是天文愛好者喜歡觀測的天象而已,但在古代常被認為是不吉的異象。”

“王氏外戚正如日中天,太后的哥哥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自然就是那個必要時給皇帝背鍋的最優對象了。於是許多大臣進諫,認為天災和‘異象’是因王鳳德不配位。正常情況下,王鳳需要引咎辭職,避避風頭。”

“王鳳將大司馬大將軍當做家族繼承的東西,且自己上去沒多久,自然不甘心就這麼下來。且他現在要是引咎辭職,另推一個王家人上去,一旦再出現天災,那就不是王鳳一個人德不配位,而是王家德不配位了。”

“王家不願意坐以待斃,將到手的權利拱手相讓,於是他們想到了禍水東引。這個禍水東引的對象就是當時專寵的許皇后,王氏的黨羽劉向、谷永等大臣出面彈劾,說是許皇后專寵後宮卻沒有子嗣才引來天罰。”

才上書彈劾許皇后的王氏的黨羽劉向、谷永等大臣以及王氏外戚:這就很尷尬了!

“這也是封建王朝的傳統技能了,朝廷昏聵,都是妖妃的錯。古有妲己、褒姒,後有趙飛燕、楊玉環,反正昏君都是白蓮花。”

“有趣的是這些被定義為禍國妖妃的女子是不是好人暫且不論,基本是福禍皆繫於帝王不直接介入前朝沒有實權的后妃。至於那些臨朝稱制,直接決策國家大事的女主因大多幹得不錯,任內總能完美過渡甚至讓國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不會成為‘禍國妖妃’。”

“有災禍不尋思著賑災救人,就急於將天災歸結於皇后專寵,純粹是朝廷的大臣死不要臉,推卸責任。要是後宮婦人專寵就能引來天災,那以後讓太監當皇帝好了。太監當皇帝就不會寵愛後宮女子,不就沒災禍了。”

皇帝們,尤其是沒有褲子的皇帝總覺得下身有點涼颼颼。

“王家將災難歸結於皇后專寵,不許帝后相見,加速了許皇后的失寵。其後,許皇后和平安侯夫人許謁的父親許嘉也因王氏外戚的排擠抑鬱而終。漢成帝見異思遷是一方面,但許家和許皇后的落魄更離不開王氏外戚的針對。”

“許家憎恨王氏外戚並不奇怪,只是將報仇寄託於虛無縹緲的詛咒太過愚蠢。詛咒之事被揭發後,太后王政君比漢成帝更憤怒。班婕妤沒有參與巫蠱之事,與許謁又不相干,加上本身聰慧,應答得當得以從此案脫身。”

“許皇后因與行詛咒之事的許謁是姐妹,不管知情與否,都難以洗清嫌疑。王氏外戚與許氏外戚本有齟齬,許皇后沒有成活的子嗣,王太后早就不喜這個兒媳希望兒子可以寵愛年輕其他嬪妃,加上漢成帝也有了新寵,許皇后是一點依仗都沒了。”

“許皇后的近親給出了這麼大把柄,王太后和漢成帝自不會放過。此事的結局就是許謁等直接參與者被處死,許氏餘族被遣回封邑山陽。許皇后被廢,退居霍成君被廢后曾居住的昭臺宮,一年後又遷居長定宮,稱長定貴人。”

“許皇后被廢后,班婕妤感覺到了後宮鬥爭的危險,主動請求去長信宮伺候太后。班婕妤避居長信宮,就此跳出了後宮漩渦,漢成帝的後宮鬥爭再與她沒有關係。去了長信宮後,班婕妤每天就是陪太后燒香禮拜,弄箏調筆,留下了《團扇詩》等許多詩篇。”

“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自請為漢成帝守靈,一年後就鬱鬱而終了。額~果然還是古代娛樂活動太少,雖不是寵妃了,但比之普通百姓也算是衣食無憂了,活著不好嗎?”

“當然了,這個鬱鬱而終也可能是後世之人一廂情願想要塑造一個有才有德又痴情的賢妃形象。總感覺能夠自請去侍奉太后,跳出後宮爭鬥漩渦的班婕妤應該沒有那麼傻,自請守陵,未必不是想要自保,而不是為了渣男想不開。”

正在延陵守靈的班婕妤心情有些複雜,自請守陵確有避禍的心思。先帝死後,即便是太后的長信宮也沒有過去那麼安寧了。然鬱郁不歡卻也是實情,只這鬱郁與其說為了漢成帝,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遭遇。

想到自己已經在延陵兩年多超過了天幕所說的時間,班婕妤就明白了,大概是因為天幕,她的命運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天幕的存在讓這了無生趣的守陵都多了許多趣味。正如主播所言,守陵雖枯燥卻也衣食無憂,倒是勝過外面的大漢百姓了,如此一想確實沒有必要自怨自艾。

“再說被廢的許皇后,相較於班婕妤,許皇后和她的姐妹卻不太聰明。以前為皇后時,許皇后應該算是個聰明的女子,即便是王家禍水東引,將天災歸結於皇后專寵,許皇后也能寫《上疏言椒房用度》自辯,可被廢后卻是昏招頻出。”

“許後另有個姐姐龍額思侯夫人許孊喪夫寡居,漢成帝的男寵兼表弟定陵侯淳于長與許孊私通,將之娶作偏房。許皇后見淳于長得皇帝寵信,就通過姐姐許孊賄賂淳于長,希望可以復立為婕妤。”

“淳于長收了許皇后成千上萬的財物,騙他會請皇帝立她為左皇后。這樣愚蠢的謊言,許皇后卻信以為真,因不願在淳于長編織夢中醒來,不僅繼續投錢,還甘願忍受淳于長的調/戲。這件事最後被王莽告發,許皇后與淳于長都被處死了。”

“想當年漢宣帝與許皇后相識於微末,在漢宣帝被選為大漢繼承人前,小夫妻窮的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如今許家卻這麼有錢糟踐,也是厲害,突然有點明白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顧禮義廉恥,不顧女兒幸福,爭先恐後將女兒送進高門大院。”

“哪怕明朝有後妃殉葬制度,也不能阻止父母將女兒送進那深宮內苑,概因回報率高。成功了可以富三代,失敗了也不過是損失一個女兒。女兒嘛,在古代是不值錢的,能賣錢的女兒就算是好命,賣不起錢的那都是一生下來就要溺死的。”

“漢成帝的後宮在許皇后和班婕妤後,趙飛燕可說是再無敵手。漢成帝想要立趙飛燕為皇后,然因王太后嫌棄趙飛燕出身低微不是侯門之女,一直拖了兩年多都沒有成事。趙飛燕於是請了淳于長為自己周旋。”

“趙飛燕這會兒雖得寵,但應該沒有被廢的許皇后那樣有那麼多錢去賄賂淳于長。然因趙飛燕得寵,淳于長自然樂意為她效命。前面說過了淳于長不僅是漢成帝劉驁的男寵,也是王太后的外甥。”

“與張放不容於王太后和王氏外戚不同,淳于長在皇帝和王太后面前都非常得寵。在淳于長的周旋下,王太后的態度終於有所鬆動。永始元年四月,趙飛燕的父親趙臨先被封為成陽侯。這個當年窮的養不起孩子,打算棄女的男人如今卻憑著女兒一躍成了富貴的侯爺。”

“趙飛燕在成為侯門之女後,符合了王太后想要一個侯門之女做兒媳的心願。兩個月後,趙飛燕被立為皇后,妹妹趙合德為昭儀,漢成帝效仿漢武帝立衛子夫時的舊例大赦天下。”

漢武帝劉徹:感覺被碰瓷了!

“為了討新皇后歡心,漢成帝命工匠在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合宮舟’。傳說有一日,漢成帝與趙飛燕泛舟賞景,趙飛燕穿著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唱著《歸鳳送遠》曲,翩翩起舞。漢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和,不了中途狂風驟起。”

“那環肥燕瘦大家都聽過了,趙飛燕是個身輕如燕的美人。狂風一吹,差點把漢成帝的愛妃吹走了。馮侍郎奉皇帝之命上前相救,拽住皇后的裙襬,趙飛燕就繼續歌舞。於是就有了飛燕能作掌上舞傳說。”

“風停後,大家發現趙飛燕的雲英紫裙都被抓皺了。然從此之後,漢宮中卻開始效仿趙飛故意將裙子摺疊出褶皺,還起了一個很美的名字叫‘留仙裙’。”, ,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