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怕涼 作品

第144章 147三合一的詩

 清河崔家長安分部又亂套了。家裡的掌上明珠大白天豎著出門,傍晚橫著回來了。前幾天暈死一回,這又暈死一回。

 但是不同的是上一次崔闖是擔心不已,這次到家門口,樂呵呵的招呼人“快,把小姐抬回繡樓去,讓德叔好生看護”

 崔家下人看大公子沒心沒肺的樣子,也都一頭霧水。崔太爺得著信兒,坐中堂等崔闖給他個解釋

 崔闖到了爺爺面前,站好行禮“爺爺,大喜事”

 “喜事?鶯鶯都讓抬著了,你還笑?”

 “無妨!不妨事。孫神醫給看過了。說睡會就好,不會有事”

 “沒事?那何故暈倒?你們不是去姬家了嗎?”

 “就是方才從那回來的,表妹太過歡喜,就暈過去了”

 崔太爺才不信這鬼話,糊弄老頭呢?“見個面就暈倒了,你們去了這麼久,這得暈多久?你說實話”

 “爺爺,您別急。保證沒事。孫兒給您看首詩,保您喜歡”說著崔闖把一紙卷給了崔太爺

 筆袋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盒子,一種是卷。

 盒子大小與現代的鞋盒類似。明代《燕閒清賞箋》中記載:“匣制三格,有四格者,用提架總藏器具,非為美觀,不必鑲嵌雕刻求奇,花梨木為之足矣。

 現今故宮博物院現藏的一件乾隆時期的旅行文具箱最具代表特色,文具箱為紫檀木製成,可摺疊展開為桌,合閉為箱。桌腿設計在箱槽內,用活動薄板支撐,再用銅鎏金暗釦固定,設計巧妙。箱內設計兩個同樣大小的屜盒,每一屜又有兩層形式不同、大小各異的多寶格橫臥其間,可以放置數十件文房器具。這款旅行箱設計精巧,為清代內廷獨特的文房用具

 而唐朝以實用為主,沒這麼複雜,出門多用第二種

 一支套在小竹管內的毛筆,幾張裁剪的紙,幾塊墨,一塊硯板,一塊研石,一把銅削刀和幾塊無字木牘即可,用筆簾捲起來,裝入布袋子或竹筒內。

 崔闖用的就是第二種,攜帶極其方便

 “詩?我看看”崔太爺自幼飽讀詩書,眼光極高,什麼詩能與喜事有關係?拿著紙卷展開,只有兩個巴掌大,一手託著,細細觀看,這一看,不得了“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素色淡字,不露痕跡贊女子豐滿姿容。好詩,妙啊,你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