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話文運動

因此你以為的白話文運動,“吾未殺汝,汝何擒我?勿誣我也。”應該翻譯為“我沒有殺你,你為什麼抓我?伱不可以隨意誣賴我。”

實際上的白話文運動,“吾未殺汝,汝何擒我?勿誣我也。”就是“灑家又不曾殺你,你如何拿住灑家,休要妄指平人。”

跟《水滸傳》《紅樓夢》對話臺詞很類似,這個過程並不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而是民間白話,用民間比較常用的語言表達,所以情況不一樣,阻力也不一樣。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趙駿站出來問。

百官們互相對視,有人搖頭道:“還請知院解惑。”

“很簡單,為的是高效傳達上面的政令,一級一級地傳達下去,讓百姓都清楚朝廷是什麼意思。”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看著百官們說道:“咱們平日裡說的白話從隋唐時期開始就盛行,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說白話,這樣就能更容易理解對方想表達的含義。”

他繼續說道:“但在書面用語當中,朝廷還是以文言為主,這嚴重妨礙了政令下達。若是改為白話,朝廷就能更好地向基層傳達政令,更好地把事情解釋清楚,而不像現在這樣,一道政令下去,百姓都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可是.”

有人提出質疑道:“這樣做真的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嗎?以前的字只需要寥寥數十個字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花上百個甚至數百個字呢?”

“因為文字需要簡體化,意思也需要透明化。不然一個字好幾層意思,百姓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不高,如何能理解?”

“地方自有縣令,皆進士出身,朝廷的政令傳達下去,地方縣令、知州自會給百姓解釋。”

“想多了,下面歪曲上面的政令,肆意妄為的地方官員還少嗎?光去年就有一百多個不稱職的縣令被降職、罷官,裡面就有不少藉著百姓看不懂政令,巧取豪奪,凌虐百姓。”

趙駿搖搖頭道:“歸根到底,這是個解釋權的問題。你們想把朝廷的政令解釋權攥在自己手裡,但朝廷想讓天下百姓人人都理解,從此不再被官府、地主、豪強肆意欺壓,讓他們明白,朝廷對他們充滿了善意。”

一時間,場內頗有些騷亂。

大家紛紛聽著趙駿的話,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因為趙駿很直白地說出瞭解釋權的問題,不管有沒有人想到這個問題,大家就都忽然明白,似乎好像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用文言文書寫的話,那一個字就好幾層意思,有的時候往往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所以朝廷如果想把書面語進行口語化,大家理解起來就快很多。

比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換成“師長,是教授你學識的人”,是不是就通俗易懂許多?

以前其實有不少人沒想過這個問題,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書寫起來太麻煩,畢竟如果換成文言文的話,以前幾個字能解決,現在要多寫幾個字,肯定有人不樂意。

但仔細想想,如果站在通俗易懂的角度上來看的話,似乎這樣做確實很有道理。而且宋代白話又不是普通話,書寫無非也就多幾個字,不至於太麻煩。

“我知道對於士大夫們來說,這是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文字的解釋權就在你們手裡,比如你們在一縣之地做縣令,一道政令下去,你們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就能掌握百姓的生殺大權。”

趙駿話鋒一轉,又說道:“但你們一個個都是朝廷大員了,平日裡即便是舞文弄墨,想要咬文嚼字謀取利益,有政制院和陛下的監督,也很難做到,又何必拘泥於此呢?”

“知院這話說的,倒是顯得我們像是貪官汙吏了。”

吏部尚書李若谷略微有些不滿,但片刻後就又說道:“不過知院說的也確實在理,改為白話文,確實會讓下面的人更明白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