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嗣業 作品

第38章 說通父母

    父親陳建國屬於那種沉默寡言的人,話不多隻是低頭幹活,所以兩人幹活的速度倒是很快。

    其實如果是以前的話,一個種十畝地,那是要累死累活的。十畝地已經是一個農民勞動的極限,可能還要藉助牲畜才行。不過現在農村早在十幾年前就比較好了,無論是春播秋收,都有人開著農業機械來攬活,花費些工錢就能將地翻耕播種完,剩下的就是一些澆水、施肥、除草等輕鬆活,等收穫的時候,農業機械又過來,然後統一收貨打包。農民要做的事情就是開著手扶拖拉機,將地裡打包好的糧食拉回家晾曬存儲,或者直接賣給收購商等。

    幹完活以後,兩人又一前一後的回到家裡。上午忙活地裡,下午基本就可以不去地裡了。

    吃過午飯後,陳默和父母說了一聲,然後就出去溜達了。主要是去看看靠近山邊的荒地,還有以前小時候經常去玩的葫蘆谷等地方。整個下午都在溜達不說,還用手機照了不少的照片。

    陳默自家的老宅就在這裡,相連有幾戶人家全部都是以前入土磚修建的老房子,十分破敗,而且都沒有人住了,顯得有些蕭瑟。

    老宅西面就是200畝的田地,不過已經被閒置很久了,全部都長滿了青草。老宅北面大概不到百米就是山坡地,上面長滿了一些灌木叢和一些稀稀拉拉的樹木。以前在家的時候,山坡還被人承包種植果樹,但是不知怎麼的可能是虧本了吧,幹了幾年後就將種植的果樹全部砍了,倒是非常可惜。

    老宅東面,也是老宅大門的前面,是一條鄉村土路,也就大概6到7米寬的樣子,然後旁邊過去就是幾十畝荒地以及和漸漸起伏的山坡。這條土路以前就是村裡的主路,一頭不到一公里多的距離連接著現在新修建的省道,一頭到山腳下就沒有了。變成一條小小的山路直接進入葫蘆谷口。

    葫蘆谷口就位於老宅東北角不遠的地方,進去後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山谷,不過山谷地形成葫蘆形,所以當地人都叫葫蘆口。陳默小時後沒少在這裡玩耍。

    葫蘆口內部的山谷,全部都是荒山野嶺,山谷中間有條不是很大的小溪水流過,直接出了谷口超東南方向流去,沿著山坳曲曲彎彎的流著,最後和省道並行轉過一個大山坳,那是朝著三岔路口的另外一個村子而去,那個村子叫李營村。山岔路一條路是去往鎮上,並連接縣裡和市區的主要通道,另外一條路就是途徑陳家村後通往青崗村的道路。

    沿著葫蘆口進入後,大概也就幾公里的距離,就沒有太寬闊的地形了,直接就是起伏的大大小小的山脈,在往裡一直走,就會進入秦嶺山脈,不過山路險峻,也沒有人生活在裡面。

    葫蘆谷內部以前也有人生活,但是早在十幾年前就全部搬遷到陳默老宅前面的村子宅基地規劃區域裡,現在裡面沒有人居住。整個葫蘆谷算上兩邊的坡地和山谷的土地,大概有個上萬畝之多,但是可能開發不易,也沒有什麼好的景色,所以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什麼人來承包開發。